郭家沱现10处“蛮子洞” 古人也住跃层(图)
相传,江北区郭家沱有群“蛮子洞”,是古人躲强盗的穴居场所。近日,记者随着当地向导,来到郭家沱街道石马岗的半山腰上一睹“蛮子洞”的真面目,惊奇发现,其中有两洞东西连通,底面一高一低,难道古人也住跃层?

  均分布在沿江的山崖上

  近日,郭家沱当地居民反映,该辖区石马岗等地沿江的山崖上有多处蛮子洞。

  据介绍,在郭家沱街道修志时,曾遍访当地老者,终于找到一个70多岁的当地居民,知晓“蛮子洞”的具体位置。“通过和学者一起遍访,街道辖区大约有10个‘蛮子洞’,均分布在沿江的山崖上,其中石马岗上就有7个。”街道工作人员介绍,成型的“蛮子洞”比窑洞要小很多,均为人工凿成,形状规格一致,内壁表面均为点凿,“当时在山崖上凿洞肯定非常费力,但规格达到如此的一致,还是能说明当时一些技术特点已经比较先进了。”

  两洞连通破除崖墓说

  何谓“蛮子洞”?当地居民口碑相传是因躲避蛮子而开辟的穴居场所,但不少地方发现的“蛮子洞”却是崖墓,还出土过不少文物,到底郭家沱发现的“蛮子洞”是哪种用途?

  而在石马岗上的发现,却让“是崖墓还是穴居”这一问题有了更合理的解释。“石马岗上有两个蛮子洞是东西连通,底面一高一低,形成跃层,似穴居洞。这种格局是不可能拿来做崖墓的。”参加考察的李清中学者肯定地说,加上石洞两旁设有石床,有灶、台等遗迹和一些史籍、资料的佐证,郭家沱 “蛮子洞”是穴居场所而非崖墓。

  半个石洞留下千古谜

  在考察中,学者还发现其中一个没完工的蛮子洞,明显属于半途而废,至于原因无人知晓。

  对此,参加考察的学者们有一些不同的猜想。一是说,千年前巴人沿江迁徙,在途经郭家沱地区时曾居留过一段时期,建立了古滩城。而“蛮子洞”因地势开阔,居高临下,是古滩城的哨所。那半个“蛮子洞”则是巴人继续向铜锣峡地区迁徙后留下来的。另一个说法是,在宋朝年间,有一股“蛮子”在宾化寨(今南川一带),烧杀抢夺,无恶不作,祸害远近乡邻长达7年之久,巴人不得不躲在蛮子洞里,以求自保。后来朝廷终于平荡匪类,巴人终可以过正常生活,所以放弃穴居,留下半个未完成的石洞。还有一个最简单的猜想,就是这个地方不适合开凿岩居,所以开凿到一半便放弃了。

重庆寺坪陵园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