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山歌唱响媒体见面会 巴南非遗保护加磅旅游发展

9月27日上午,“2013全国网络媒体重庆行”采访团走进了重庆巴南区。媒体见面会上,巴南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夏杨松向全国39家重点网媒代表介绍了历史悠久的巴南区简况。

巴南区沿江、傍泉、依山、靠林、临湖、环岛,拥有六大自然资源,见面会一开始,巴南区副区长黄硕就首先用“春赏花、夏避暑、秋赏叶、冬泡泉……”向全国网媒推介了巴南的旅游资源优势。所谓“春可赏花”,是指巴南拥有二圣的梨花、云篆山的樱桃花、圣灯山的杜鹃花、滨江路的樱花等六大观花基地;“夏可避暑”,则是佛影峡清凉漂流,圣灯山、云篆山、樵坪山、双寨山等地怡人的温度;“秋可赏叶”,是丰盛古镇上新落成的七彩森林,到了秋天,红叶、黄叶、绿叶层层叠叠,丰富色彩如一幅天然油画;“冬可泡泉”,即巴南区是重庆唯一获批的“中国温泉之乡”,温泉资源量大质优,东温泉的热洞,是世界唯一一个喀斯特地貌上的恒温温泉热洞。而且,这里的裸浴民俗世代传承,已成一绝。

目前,巴南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3%,“生态”已成为巴南最具魅力的独特品牌,也是富于竞争力的独特优势。据介绍,该区将立足打造“大美巴南、大善巴南”的愿景,提出充分发挥“中国温泉之乡”品牌效应,重点培育以生态养生、养老、养心“三养”,温泉养生和乡村旅游为主的旅游新业态发展,促进全区旅游业发展向休闲度假与养生养心综合型转变,将巴南成功打造为重庆旅游休闲大区、国家级生态养生、养老、养心“三养”胜地。

随后的记者问答环节,当我问到,巴南区打造旅游胜地,除硬件条件外,软件方面,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有何高招时,相关人员介绍说,巴南地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两项,“木洞山歌”和“接龙吹打”就是其中最为知名的内容。曾几何时,这两项非遗传承也濒临灭绝,于是,党委班子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保护,将其列入了文化考核的重要内容。

除为该项非遗项目拨付专项资金,配备专项人员,并为非遗项目传承人提供生产、生活补助外,还在学校、社区进行广泛推广。目前,木洞山歌已推广至本地40多所学校,不仅把山歌编进了地方特色文化教材,要求学校保证每周一节课,还定期举办“上百名在校生同唱山歌”等集体活动,进一步深化非遗的民族性、传承性。

最有意思的是,巴南党委班子要求,非遗的传承要自上而下,成体系,成气候,所以,每位机关干部至少要会三到五首木洞山歌,甚至将“会不会唱木洞山歌”,也纳入了巴南区干部“考核”的一部分。话音刚落,便有媒体代表提议现场演绎。一位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即兴为大家演唱了一首重现年轻男女劳动时对歌的《什么红来红满天》和一首歌唱日常饮食的《冬苋菜》,严肃的会议现场顿时活跃起来,风趣诙谐的歌词、俏皮活泼的曲调,赢得满堂喝彩。

据了解,木洞山歌是巴南区木洞镇民众传唱的山歌歌种,在春播的插秧时节和金秋水稻的收割季节,广阔的田野上,人民会边劳动边唱起山歌;接龙吹打乐是巴南区接龙镇的民间器乐乐种,历史悠久。目前,两种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仍然存在欠缺之处,巴南区也正在积极探索新时代下,让非遗项目与景区结合,捆绑发展,及非遗项目产业化等传承保护新模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老祖宗几千年流传给巴南的宝贵财富,结合巴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相信必将成为“美丽重庆,非去不可”的又一张响亮名牌。

重庆关长山陵园版权所有